教育式管理---从人治到法治的过渡:礼治
发布日期:2015-08-06浏览:2304
制度是解决你有权力管的东西,而员工的“心”,企业没有权力管,但又不得不管,如何管?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对人的标准化这样一个管理思路,中国人崇拜张飞的“勇”,关云长的“义”,都是通过把这些做人的标准植入我们的脑袋里,然后当成我们自觉崇拜的对象,我们就心甘情愿地被控制了。
管理跟三个权力有关系:
首先是执行权,管理首先是请别人替你做事开始的,管理最早是从自己将事情的执行权分离出来开始的,因为首要的管理问题就是对执行权的控制。执行权反映的是:做事!,这时候管理是可以标准化的,也可以说管理就是规定。
做事和管事是不一样的,做事是执行层面的问题,管事不仅是执行问题,还要动脑子去想,很难把所有的事情规定死,一点余地没有就没法管了,但是如果不把事情规定死,执行的人就按自己的意图来做。
因此,管事的过程中就有了两个权力产生了,一方面要做一些决策,另一方面要担当一些对执行者的控制,管理者最少有两个权力,一个是决策权,另一个是控制权。
对管理者的管理和控制,实际上就是对决策权和控制权的控制,这里面就不能简单地做规定性的管理,这种制度化管理的局限,会产生一种现象:“顺而不从”,就是没有人违反规定,但也没有人执行规定,这个规定就被晾到一边去,定了也是白定。制度化管理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我们对执行权的控制,就是对事情进行标准化,对做事的过程进行标准化,然后去检查、制约、追究责任。对决策权和控制权,因为没有办法标准化,决策的过程不能标准化,很多管理活动不能标准化,同样一个管理动作,不同的人做出来结果就不同,所以管理是因事和因人而异的。
很多企业里,要么没有制度,大家乱来;要么把制度定的很多,很死,大家就集体抵抗制度,不做事。
事情本身的非标准化特征决定了对决策权和控制权不能简单地按“管理就是规定”的逻辑走。当然,更不能按照有些企业现在的做法:“拜托式管理”,寄希望于找到一位德才兼备的管理者,这种风险是很大的。
既然很难找到我们想要的人,那就培养一个吧。教育和培养就是解决人的标准化问题。如果人符合标准,那么他做决策和做控制,就会符合我们的标准要求。
管理诫语:通过对人的标准化来实施对决策权和控制权的控制。
管理的标准化,其实是两个方面,对事的标准化和对人的标准化,两千多年前,孔子就通过对人的教育,解决了人的标准化问题,他做的是事前控制。而法家的韩非子与管仲,实行惩治邪恶与奖罚分明其实是一种事后控制。
孔子的管理思想归结起来两句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除了人治和法治,还有一种就是“礼治”,也就是教育式管理。西方的企业靠对事的控制就完成了标准化,对人而言西方是有神论。而中国是无神论,孔子用对人的崇拜替代了对神的崇拜,所以中国人谁都不怕,鬼都不怕。对人的崇拜天生就注定了人与人之间有了等级,就难以达到平等。
有敬畏心,才有自控力,先有对人的标准化,才谈得上对事的标准化,我们缺少敬畏心,缺少对人的约束,人们普遍缺乏信念和信赖,这就造成我们的管理难度大,管理成果不高。
对人的标准化,首先要确定标准是什么,我们今天评价人,更多是以做事和能力来评价人,而不是以人格来评价人,即使谈到人格,也只是用社会化的标准,泛泛而谈,没有任何企业人的特征,这样就缺乏约束力和引导力。
人心控制,在个人成长的每个环节、每件事上都要让他知道对错,把评价的标准随时植入到他的脑海中。
教育式管理,是对人进行加工过程的管理,教育是个活动,也就是对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的控制,也是对教育活动的控制。
个体心态控制链
一个人偷针,偷笔,偷电视机,这就是一个过程,说得是对人成长的过程不予以控制,放纵就会导致变坏。一定要在他习惯还没形成之前让他立刻止住不良行为的念头。
教育式管理的假定:放纵就会让人变坏。反过来,我们要使人变好,就一定要控制,而且在他成长的每一步都要控制,这就是教育,教育是针对成长来讲的。
我们要想得到我们想要的人,就要在他成长的每一个过程中控制他,教育他。当他取得一些成绩开始有点“自大”的时候,就要帮他分析他的成功中有多人别人的帮助,抑制他自以为是的心理,而不要等他拉了一帮人,有了足够的势力,在以“特权”人物自居的时候,你才去改正他,此时,已经来不及了。他已经千百次地肯定了自己,由此形成的自我评价,是他不可能接受你的批评,这就叫积重难返。
在他成长的每一步我们都要控制,都要教育,控制输出的是我们想要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控制方式不能是硬性的,要是弹性的,要采取沟通的方式,控制还要讲方式,要采取非强制性的控制,多讲道理,以沟通的方式来控制,
教育是不间断的,大事小情都要坚持。教育不仅仅只是把标准植入脑中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植入的方式问题,每件小事情上都要让他知道对与错的标准。
教育式管理难就难在随时随地植入,植入的前提是,你要能够随时评价他现在处在什么状态,他的一个动作不对,你就要感觉到他思想出问题了,一个电话打过来,根据他的说话,你就要知道他的思想处于什么状态,是怎么想的,管理者要随时调教。你怎么对待孩子的,你就怎么对待你的下属,要这样操心才行,管理者的心理要时刻装着下属,一旦发现他偏离轨道你就要把标准通过教育告诉他错、对、偏、正,时刻进行教育。
群体心态控制链
群体心态的假定:假如放纵,人际环境就会变坏,人际环境也是不能放纵的。
很多企业的高层领导根本不去关心企业的人际环境怎么样,员工之间的关系如何?人际环境恶化是放纵造成的,很多企业对人际环境的放纵已经到了让人无法生存的阶段了,就像是空气污染到戴着口罩都觉得不能呼吸了。那么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跑”!
制定符合人生存的人际环境标准,然后监控人际关系形成的每个过程的状态,营造适合人生存的人际环境氛围。
如何做?首先是标准,然后是监控,最后是营造氛围。把人的生存环境改善,人的心态各个点控制住,就完成了人的加工过程。
首先把核心团队打造好,大环境都是从核心团队里衍生出来的。核心团队是水源,治理污染要从源头抓起。
“持续影响”,教育式管理的核心就是:“时时监控”,不能有半点的放松和放纵。
教育式管理的三大系统:
1、 标准化系统。企业倡导一种判断人的标准,不要把社会上通行的拿来,那对企业的作用不大,需要有具体的和特殊的标准。
2、 教育系统。就是长期的持之以恒地对员工实施教育,日常管理中的教育最主要的形式是会议,企业管理最大的失误就是不关注人的思想,开会只讲产品和项目,都是跟钱有关,就是不讲跟人有关的东西。忽略了人,钱就不可能到位,需要先把理念灌输给员工。
3、 评估系统。实时地评估企业,特别是管理者爱自大、强势、帮派、特权这四个方面的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企业在人际关系、对员工的关心程度、企业的公平性、员工的前途感这四个方面处在什么状态,做出及时评估和校正,没有前途就是大家普遍对企业失去信心,这种风气蔓延下去是很严重的。
教育式管理的三个方面:“正,反,合”
正,是树榜样。榜样是标准,把企业的理念和标准故事化、人物化,化成一个个具体的人,定期推出一批。
反,就是找问题,企业只要出现任何不良苗头,要及时解决,不要让它长大,否则损失会很大。要经常性地评估,寻找蛛丝马迹。
合,就是培训,是常规性的控制,企业每个月要有几次培训课程。
这三个方面长期地抓,不同的人进去,同样的人出来,经过不断地轮回,这样企业的人都会越来越接近标准化,最终实现了对人的标准化控制。
制度化管理的三个要素:标准,制约,责任。
教育式管理的三个要素:标准,沟通,共识。榜样是正面的标准,同时也是无言的沟通,问题是反面的沟通,培训是常规的沟通,然后寻找共识、同化,成为一个有共同理念和信念的团队。
制度化管理主要是对“事”和行为的控制,更多是靠强制性的制约,然后追究责任。而教育式管理主要是对“心”的控制,更多是靠非强制性的沟通和引导。人们出来工作交出来的是劳动力和时间,而他的思想、心态、信心和精神也跟着来了,但都未交出来,这些无权去管、但又不得不管的就是员工的“心”。
制度是解决你有权力管的东西,他交出来做事的权力你才能使之制度化。对于他做人的权利,领导说,他可以不听,这只能靠教育式管理。
认同是管理的前提------教育式管理的本质
做管理的人一定要知道,一个措施对不对固然重要,但是,别人认不认同你这个人更重要。管理者做管理,首先要改善你和下属的人际关系,然后再去推出你的管理措施。
好制度为何推不动,我们不信神,只认人。所以我们首先认的是“人”,其次才是“规矩”。
教育式管理可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管理权威的树立阶段,或者叫认同感的形成阶段。
第二阶段是管理活动的实施阶段,或者叫管理模式形成阶段。
第三阶段是自主管理的强化阶段,或者叫自我约束形成阶段。
管理跟三个权力有关系:
首先是执行权,管理首先是请别人替你做事开始的,管理最早是从自己将事情的执行权分离出来开始的,因为首要的管理问题就是对执行权的控制。执行权反映的是:做事!,这时候管理是可以标准化的,也可以说管理就是规定。
做事和管事是不一样的,做事是执行层面的问题,管事不仅是执行问题,还要动脑子去想,很难把所有的事情规定死,一点余地没有就没法管了,但是如果不把事情规定死,执行的人就按自己的意图来做。
因此,管事的过程中就有了两个权力产生了,一方面要做一些决策,另一方面要担当一些对执行者的控制,管理者最少有两个权力,一个是决策权,另一个是控制权。
对管理者的管理和控制,实际上就是对决策权和控制权的控制,这里面就不能简单地做规定性的管理,这种制度化管理的局限,会产生一种现象:“顺而不从”,就是没有人违反规定,但也没有人执行规定,这个规定就被晾到一边去,定了也是白定。制度化管理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我们对执行权的控制,就是对事情进行标准化,对做事的过程进行标准化,然后去检查、制约、追究责任。对决策权和控制权,因为没有办法标准化,决策的过程不能标准化,很多管理活动不能标准化,同样一个管理动作,不同的人做出来结果就不同,所以管理是因事和因人而异的。
很多企业里,要么没有制度,大家乱来;要么把制度定的很多,很死,大家就集体抵抗制度,不做事。
事情本身的非标准化特征决定了对决策权和控制权不能简单地按“管理就是规定”的逻辑走。当然,更不能按照有些企业现在的做法:“拜托式管理”,寄希望于找到一位德才兼备的管理者,这种风险是很大的。
既然很难找到我们想要的人,那就培养一个吧。教育和培养就是解决人的标准化问题。如果人符合标准,那么他做决策和做控制,就会符合我们的标准要求。
管理诫语:通过对人的标准化来实施对决策权和控制权的控制。
管理的标准化,其实是两个方面,对事的标准化和对人的标准化,两千多年前,孔子就通过对人的教育,解决了人的标准化问题,他做的是事前控制。而法家的韩非子与管仲,实行惩治邪恶与奖罚分明其实是一种事后控制。
孔子的管理思想归结起来两句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除了人治和法治,还有一种就是“礼治”,也就是教育式管理。西方的企业靠对事的控制就完成了标准化,对人而言西方是有神论。而中国是无神论,孔子用对人的崇拜替代了对神的崇拜,所以中国人谁都不怕,鬼都不怕。对人的崇拜天生就注定了人与人之间有了等级,就难以达到平等。
有敬畏心,才有自控力,先有对人的标准化,才谈得上对事的标准化,我们缺少敬畏心,缺少对人的约束,人们普遍缺乏信念和信赖,这就造成我们的管理难度大,管理成果不高。
对人的标准化,首先要确定标准是什么,我们今天评价人,更多是以做事和能力来评价人,而不是以人格来评价人,即使谈到人格,也只是用社会化的标准,泛泛而谈,没有任何企业人的特征,这样就缺乏约束力和引导力。
人心控制,在个人成长的每个环节、每件事上都要让他知道对错,把评价的标准随时植入到他的脑海中。
教育式管理,是对人进行加工过程的管理,教育是个活动,也就是对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的控制,也是对教育活动的控制。
个体心态控制链
一个人偷针,偷笔,偷电视机,这就是一个过程,说得是对人成长的过程不予以控制,放纵就会导致变坏。一定要在他习惯还没形成之前让他立刻止住不良行为的念头。
教育式管理的假定:放纵就会让人变坏。反过来,我们要使人变好,就一定要控制,而且在他成长的每一步都要控制,这就是教育,教育是针对成长来讲的。
我们要想得到我们想要的人,就要在他成长的每一个过程中控制他,教育他。当他取得一些成绩开始有点“自大”的时候,就要帮他分析他的成功中有多人别人的帮助,抑制他自以为是的心理,而不要等他拉了一帮人,有了足够的势力,在以“特权”人物自居的时候,你才去改正他,此时,已经来不及了。他已经千百次地肯定了自己,由此形成的自我评价,是他不可能接受你的批评,这就叫积重难返。
在他成长的每一步我们都要控制,都要教育,控制输出的是我们想要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控制方式不能是硬性的,要是弹性的,要采取沟通的方式,控制还要讲方式,要采取非强制性的控制,多讲道理,以沟通的方式来控制,
教育是不间断的,大事小情都要坚持。教育不仅仅只是把标准植入脑中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植入的方式问题,每件小事情上都要让他知道对与错的标准。
教育式管理难就难在随时随地植入,植入的前提是,你要能够随时评价他现在处在什么状态,他的一个动作不对,你就要感觉到他思想出问题了,一个电话打过来,根据他的说话,你就要知道他的思想处于什么状态,是怎么想的,管理者要随时调教。你怎么对待孩子的,你就怎么对待你的下属,要这样操心才行,管理者的心理要时刻装着下属,一旦发现他偏离轨道你就要把标准通过教育告诉他错、对、偏、正,时刻进行教育。
群体心态控制链
群体心态的假定:假如放纵,人际环境就会变坏,人际环境也是不能放纵的。
很多企业的高层领导根本不去关心企业的人际环境怎么样,员工之间的关系如何?人际环境恶化是放纵造成的,很多企业对人际环境的放纵已经到了让人无法生存的阶段了,就像是空气污染到戴着口罩都觉得不能呼吸了。那么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跑”!
制定符合人生存的人际环境标准,然后监控人际关系形成的每个过程的状态,营造适合人生存的人际环境氛围。
如何做?首先是标准,然后是监控,最后是营造氛围。把人的生存环境改善,人的心态各个点控制住,就完成了人的加工过程。
首先把核心团队打造好,大环境都是从核心团队里衍生出来的。核心团队是水源,治理污染要从源头抓起。
“持续影响”,教育式管理的核心就是:“时时监控”,不能有半点的放松和放纵。
教育式管理的三大系统:
1、 标准化系统。企业倡导一种判断人的标准,不要把社会上通行的拿来,那对企业的作用不大,需要有具体的和特殊的标准。
2、 教育系统。就是长期的持之以恒地对员工实施教育,日常管理中的教育最主要的形式是会议,企业管理最大的失误就是不关注人的思想,开会只讲产品和项目,都是跟钱有关,就是不讲跟人有关的东西。忽略了人,钱就不可能到位,需要先把理念灌输给员工。
3、 评估系统。实时地评估企业,特别是管理者爱自大、强势、帮派、特权这四个方面的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企业在人际关系、对员工的关心程度、企业的公平性、员工的前途感这四个方面处在什么状态,做出及时评估和校正,没有前途就是大家普遍对企业失去信心,这种风气蔓延下去是很严重的。
教育式管理的三个方面:“正,反,合”
正,是树榜样。榜样是标准,把企业的理念和标准故事化、人物化,化成一个个具体的人,定期推出一批。
反,就是找问题,企业只要出现任何不良苗头,要及时解决,不要让它长大,否则损失会很大。要经常性地评估,寻找蛛丝马迹。
合,就是培训,是常规性的控制,企业每个月要有几次培训课程。
这三个方面长期地抓,不同的人进去,同样的人出来,经过不断地轮回,这样企业的人都会越来越接近标准化,最终实现了对人的标准化控制。
制度化管理的三个要素:标准,制约,责任。
教育式管理的三个要素:标准,沟通,共识。榜样是正面的标准,同时也是无言的沟通,问题是反面的沟通,培训是常规的沟通,然后寻找共识、同化,成为一个有共同理念和信念的团队。
制度化管理主要是对“事”和行为的控制,更多是靠强制性的制约,然后追究责任。而教育式管理主要是对“心”的控制,更多是靠非强制性的沟通和引导。人们出来工作交出来的是劳动力和时间,而他的思想、心态、信心和精神也跟着来了,但都未交出来,这些无权去管、但又不得不管的就是员工的“心”。
制度是解决你有权力管的东西,他交出来做事的权力你才能使之制度化。对于他做人的权利,领导说,他可以不听,这只能靠教育式管理。
认同是管理的前提------教育式管理的本质
做管理的人一定要知道,一个措施对不对固然重要,但是,别人认不认同你这个人更重要。管理者做管理,首先要改善你和下属的人际关系,然后再去推出你的管理措施。
好制度为何推不动,我们不信神,只认人。所以我们首先认的是“人”,其次才是“规矩”。
教育式管理可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管理权威的树立阶段,或者叫认同感的形成阶段。
第二阶段是管理活动的实施阶段,或者叫管理模式形成阶段。
第三阶段是自主管理的强化阶段,或者叫自我约束形成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