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如何谈政治
发布日期:2015-08-06浏览:2819
两个月前,柳传志在小范围内和企业家的一场谈话中说,“从现在起我们要在商言商,以后的聚会我们只讲商业不谈政治。”上个月,这句话被公之于众,引起了轩然大波,掀起一场企业家要不要谈政治的讨论风暴。又一个月过去了,风暴似乎已经趋于平静,但它的影响正在悄悄发酵,真正的思考,才刚刚开始。
社会学家奥本海把获取资源的方式分为经济手段和政治手段,前者是平等交换,后者是无偿占有别人的成果。政治秩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健全的市场经济,应该是用良好的政治秩序,消灭获取资源的政治手段,为经济手段制定合理的规则。
在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之后,崛起了两类完全不同的企业家,一类是政治企业家,官商勾结,靠政治特权做大企业,一类是柳传志、马云这样的市场企业家,走市场化道路,在竞争中做大企业。显然,后者才是真正的企业家,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开官员腐败的灰色地带,在现有规则下靠智慧、才干、视野和格局,做起一个企业帝国。这类企业家,似乎和政治离得很远,甚至主动回避政治。
不做政治企业家的商人是值得尊敬的,他们是市场经济的支柱,但是,市场企业家不等同于远离政治。韩国第一位女总统朴槿惠访华期间说过两句话:要走得快,就一个人走;要走得远,就要一起走。没有人什么也无法实现;但没有制度,什么都无法持续。这两句话套在企业身上同样合适,闷声发大财,也许可以少些外界的羁绊,走得快一点,但如果大环境变坏了,企业能一枝独秀吗?
所谓不谈政治的企业家,并不能完全避开政治,行业标准的制定、涉及自身利益的相关政策的出台等等,企业肯定会发声。不谈政治,不过是回避政治的公共属性,事不关己的时候便高高挂起。
企业家要不要谈政治的话题之所以引起巨大关注,不仅仅因为这些人有巨额财富,更因为这个话题正中社会节点。在这里,这些人的身份重点不是企业家,而是精英、有社会影响力的人。
现在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大多数普通人,不管和朋友私下聊天时有多少不满,一到公共场合全变了论调,因为不良政策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所以群体中没有个体愿意出头。成年人的群体,谁都不愿意做国王的新衣中那个说真话的孩子,即使活得卑微、扭曲和压抑。但是作为力量有限的普通人,往往寄希望于这个社会的强者即精英阶层能为自己代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中国的一些精英变得越来越“聪明”,他们深谙潜规则,不关心别人的命运,不再有家国情怀,只想方设法保障自己的利益。虽然精英犬儒化的批评不绝于耳,但依然于事无补。
强者也好,普通人也好,如果所有的人都只局限于自己小小的领地,不关心政治的公共领域,终有一天,社会中的每个人都会觉得不安和不适。是时候,关心政治了。
孙中山先生曾说:政为众人之事,治为管理,所谓政治就是管理众人之事。众人之事,自然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空气和食物……这些都是政治,如果没有人关心和谈论政治,我们将永远生活在一个糟糕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一个企业能逃脱悲惨的命运。
“没有有伟大理想的国民,我们如何建立一个伟大的国家?”
哈维尔说: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生活在道德沦丧的环境中,我们都是道德上的病人。我们已学会不相信任何东西,不再关心别人而只顾自己……我们大家都多多少少对这部极权机器之得以运行负有责任。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仅仅是这部机器的受害者。要知道它之所以能运行,我们每个人都曾出了一份力。
台湾陆军下士洪仲丘遭虐致死,一个普通士兵的死,却出现“万人凯道送仲丘”的场面。数十万民众为什么走上街头?因为他们终于意识到,如果没有良好的制度,如果都不关心政治,每个人都可能是洪仲丘。这不是社会动乱,他们整齐有序。
不是一说政治就是意识形态、血腥、革命、暴乱、运动,这是对政治的狭隘理解。在这个普遍富足的和平年代,没有人希望动荡,只是开创好的政治环境,需要各个利益主体都要负起对自身、对整体的责任,通过顺畅的表达,让社会在充分博弈中达到均衡。这既是普通人也是社会精英的责任所在。
早在十六大报告中,就已经提出了“政治文明”的概念,要“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向政治文明,必将从暴力政治走向协商政治。而协商政治,需要每个人关心政治,谈论政治,参与政治。目前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协商政治。如果没有人反映问题,大家都不关心政治的公共领域,群众路线怎么走?好好的政策就全成了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