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职业经理人的新要求
发布日期:2018-04-09浏览:6883
目前,各级政府正在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这对制造业领域职业经理人创新性地开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将对全球制造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目前,各级政府正在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这对制造业领域职业经理人创新性地开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产业组织模式的变革将重塑现有工业体系,要求职业经理人具备资源统筹新意识
信息时代制造业创新特点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一是科研工具日益数字化、智能化;二是创新模式向异地化、协同化方向发展;三是用户参与创新过程更容易,众创模式逐步普及;四是技术更新周期缩短,创新速度加快;五是研发(包括设计、研究、试验)手段虚拟化、网络化。智能制造内在表现为:多种学科交叉、多种技术融合、多种工艺复合、多种材料混用、多种资源整合、多种人才聚集;外在表现为:更新速度加快、研发周期缩短、定制生产普遍、模式创新活跃。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中国现有工业体系会逐步瓦解、重构,新的制造模式、组织方式、产业形态等大量涌现。
企业竞争从价值链提升转向价值网络构建,要求职业经理人完善创新发展新能力
互联网使信息搜寻、沟通、协商谈判、支付等交易环节变得更加容易,显著降低了企业各种交易成本。同时,互联网聚合了群体创造的力量,用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中,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于是在市场机制和企业机制之间,出现了“第三只手”——价值网络机制,即通过整合资源而不是一体化或简单交易,以开放、共享、互利、对等、协作的方式,与合作伙伴形成利益共享的价值共同体,共同创造和分享价值。价值网络提供了获取信息、资源、市场、技术的新机制,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更重要的是,发挥了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网络外部性经济,创造了更大的价值空间,在实现和交付客户价值的同时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以上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不仅增强了商业环境的不确定性、未来的不可预测性、商业系统的复杂性,更导致了破坏性的、大规模的商业力量的转移。职业经理人需要顺应全球商业进入新的结构性变化的新趋势,重点完善促进企业创造价值方式转变的新能力。
创新模式从组织内部转向开放性众包平台,要求职业经理人建立研发创新新模式
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生产方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10年代开始的大规模制造阶段。得益于标准化作业流程和流水线,福特T型车得以大规模生产。第二个阶段是始于1980年代的大规模定制阶段。在大规模定制环节,用户开始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更多的满足感。在企业与用户之间,也开始出现了互动。第三个阶段,可以称作个性化定制阶段。消费者更加追求个性化,大众市场被打碎,重新分化组合,呈现多品种、少批量、碎片化,消费者甚至开始进行DIY。消费者通过量身定做这个过程,彰显自己的个性,表达自我的情感诉求。纵观生产方式转变的三个阶段,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互动关系在悄然变化,消费者开始一步一步参与到产品价值创造的环节,出现了“产消合一”。新经济模式下,除了消费者以外,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也越来越多地参与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即众包或群体创造。众包以开放的平台,聚合用户、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员工的智慧,发挥企业内部和外部群体创造的力量,来自不同头脑的思想和智慧相互碰撞、借鉴、补充和启发,从无序到有序,从散乱到集中,从微小到宏大,迸发出工业经济时代无法想象的力量。这要求新一代职业经理人加快构建支撑企业可持续创新的新模式。
面向未来竞争力培育的产融互动集中爆发,要求职业经理人熟悉资本运作新手段
面对新技术、新模式冲击,传统制造业迫切需要借助资本杠杆,摆脱内涵式增长乏力的困扰,基于原有资源和能力,不断孵化新业务,挺进新领域,发育新能力。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中国制造领域将产生大量并购和整合,在这一进程中,产业集中、结构优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率提升等产业效应日益彰显。事实上,在政策推动下,中国制造业已经通过资本市场上的并购整合迈开了转型升级的步伐。《证券时报》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制造业领域的并购事件高达2249次,同比增长34%,在各行业并购总量中占比39%,在全部19大行业中位居第一。未来,大量企业将以战略为牵引,充分借力资本市场,并将资本市场的优势转化为企业方面的竞争优势,以资本驱动企业,以企业支撑资本,实现企业和资本的协同发展。
“数据工程师”加速取代传统“熟练工种”,要求职业经理构建人才培训新方式
智能制造的快速推进带来了对人才的巨大需求。随着数字化研发设计管理工具的普及,员工需要具备应对工业4.0的基本素质,传统的工艺类岗位也面临着数字化改造,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E(计算机辅助模拟仿真分析)、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MES(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等工具的运用已经成为员工的基本能力要求。一些传统岗位在生产中的作用将逐渐弱化,甚至消失,例如:晒图员岗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数字化建模、精益专员、逆向造型、3D打印、精密测量与检验岗位越来越重要。这一背景下,企业发展趋势、岗位及人才需求的变化对人才教育培训供给模式产生冲击,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岗位需求迫切需要加速对接。智能制造实现了制造工艺仿真优化、制造过程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企业“熟练工种”将减少,人将更多地从事产品设计、工艺优化、生产系统管理等工作。因此,如何培育满足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的新一代“数据工程师”,提升员工队伍专业能力,是摆在职业经理人面前的新挑战。
当前,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将对全球制造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目前,各级政府正在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这对制造业领域职业经理人创新性地开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产业组织模式的变革将重塑现有工业体系,要求职业经理人具备资源统筹新意识
信息时代制造业创新特点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一是科研工具日益数字化、智能化;二是创新模式向异地化、协同化方向发展;三是用户参与创新过程更容易,众创模式逐步普及;四是技术更新周期缩短,创新速度加快;五是研发(包括设计、研究、试验)手段虚拟化、网络化。智能制造内在表现为:多种学科交叉、多种技术融合、多种工艺复合、多种材料混用、多种资源整合、多种人才聚集;外在表现为:更新速度加快、研发周期缩短、定制生产普遍、模式创新活跃。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中国现有工业体系会逐步瓦解、重构,新的制造模式、组织方式、产业形态等大量涌现。
企业竞争从价值链提升转向价值网络构建,要求职业经理人完善创新发展新能力
互联网使信息搜寻、沟通、协商谈判、支付等交易环节变得更加容易,显著降低了企业各种交易成本。同时,互联网聚合了群体创造的力量,用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中,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于是在市场机制和企业机制之间,出现了“第三只手”——价值网络机制,即通过整合资源而不是一体化或简单交易,以开放、共享、互利、对等、协作的方式,与合作伙伴形成利益共享的价值共同体,共同创造和分享价值。价值网络提供了获取信息、资源、市场、技术的新机制,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更重要的是,发挥了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网络外部性经济,创造了更大的价值空间,在实现和交付客户价值的同时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以上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不仅增强了商业环境的不确定性、未来的不可预测性、商业系统的复杂性,更导致了破坏性的、大规模的商业力量的转移。职业经理人需要顺应全球商业进入新的结构性变化的新趋势,重点完善促进企业创造价值方式转变的新能力。
创新模式从组织内部转向开放性众包平台,要求职业经理人建立研发创新新模式
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生产方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10年代开始的大规模制造阶段。得益于标准化作业流程和流水线,福特T型车得以大规模生产。第二个阶段是始于1980年代的大规模定制阶段。在大规模定制环节,用户开始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更多的满足感。在企业与用户之间,也开始出现了互动。第三个阶段,可以称作个性化定制阶段。消费者更加追求个性化,大众市场被打碎,重新分化组合,呈现多品种、少批量、碎片化,消费者甚至开始进行DIY。消费者通过量身定做这个过程,彰显自己的个性,表达自我的情感诉求。纵观生产方式转变的三个阶段,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互动关系在悄然变化,消费者开始一步一步参与到产品价值创造的环节,出现了“产消合一”。新经济模式下,除了消费者以外,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也越来越多地参与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即众包或群体创造。众包以开放的平台,聚合用户、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员工的智慧,发挥企业内部和外部群体创造的力量,来自不同头脑的思想和智慧相互碰撞、借鉴、补充和启发,从无序到有序,从散乱到集中,从微小到宏大,迸发出工业经济时代无法想象的力量。这要求新一代职业经理人加快构建支撑企业可持续创新的新模式。
面向未来竞争力培育的产融互动集中爆发,要求职业经理人熟悉资本运作新手段
面对新技术、新模式冲击,传统制造业迫切需要借助资本杠杆,摆脱内涵式增长乏力的困扰,基于原有资源和能力,不断孵化新业务,挺进新领域,发育新能力。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中国制造领域将产生大量并购和整合,在这一进程中,产业集中、结构优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率提升等产业效应日益彰显。事实上,在政策推动下,中国制造业已经通过资本市场上的并购整合迈开了转型升级的步伐。《证券时报》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制造业领域的并购事件高达2249次,同比增长34%,在各行业并购总量中占比39%,在全部19大行业中位居第一。未来,大量企业将以战略为牵引,充分借力资本市场,并将资本市场的优势转化为企业方面的竞争优势,以资本驱动企业,以企业支撑资本,实现企业和资本的协同发展。
“数据工程师”加速取代传统“熟练工种”,要求职业经理构建人才培训新方式
智能制造的快速推进带来了对人才的巨大需求。随着数字化研发设计管理工具的普及,员工需要具备应对工业4.0的基本素质,传统的工艺类岗位也面临着数字化改造,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E(计算机辅助模拟仿真分析)、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MES(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等工具的运用已经成为员工的基本能力要求。一些传统岗位在生产中的作用将逐渐弱化,甚至消失,例如:晒图员岗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数字化建模、精益专员、逆向造型、3D打印、精密测量与检验岗位越来越重要。这一背景下,企业发展趋势、岗位及人才需求的变化对人才教育培训供给模式产生冲击,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岗位需求迫切需要加速对接。智能制造实现了制造工艺仿真优化、制造过程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企业“熟练工种”将减少,人将更多地从事产品设计、工艺优化、生产系统管理等工作。因此,如何培育满足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的新一代“数据工程师”,提升员工队伍专业能力,是摆在职业经理人面前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