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助力物流信息化 09物流整合现商机
发布日期:2015-02-27浏览:2417
平台、供应链、技术今年物流信息化三面发力
2008年的物流行业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考验,上半年由于奥运会强劲动力的注入,物流规模大幅度上升,为了保证奥运物流直接及间接业务的顺畅进行,大中型物流企业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及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力度。转到下半年,金融危机迅速波及物流行业,整个行业的业务量明显下滑,物流企业对内尽力控制成本,在IT方面的建设也被压缩到了最低限度。专家分析指出,经过2008年的洗礼,物流行业信息化的运用能力步入了“中间大两头小”的阶段。“中间大”是指中间的信息处理能力已经达到了较强的程度,一些大型物流企业已经拥有非常完善的综合物流信息系统,包括订单、仓库、配送管理系统,还有货运、传单系统等;但依靠这些数据进行高端智能化的处理来改变业务流程设计和应用还无法实现,另外,在运用类似于RFID扫描等物流高端技术的能力也很弱。
从宏观环境来看,目前正值中国物流行业大变革的时代,金融海啸对物流行业的影响至少要到2009年底纔会减弱。在目前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物流企业将走“瘦身求强”的路线,物流信息化将进入新一轮的信息及资源整合周期。分析指出,金融危机造成的市场竞争压力迫使国内制造企业、分销企业和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上下游加强合作,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大信息技术在物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深度、进一步推广RFID等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成为今年物流信息化的重点方向。
加快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何黎明日前指出,加快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应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目前国内物流信息服务市场仍处于萌芽阶段,成型的物流信息服务产品为数不多,导致企业掌握的物流信息数据不权威、不全面、不及时,这些都严重妨碍了企业合理安排生产,有效利用资源。据了解,作为对信息化依赖非常大的行业,现代物流需要企业物流信息化效益的不断提升,也只有建设完善的信息系统,企业纔能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对资源快速地整合,并使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实现最优集成。例如,原来在工商企业各自搞物流的模式下,由于物流信息分散、资源无法有效整合,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而现在,工商营销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能够对全国300多家地市级公司、400多万零售客户的配送信息进行整合,每天对70多万零售客户(按每周访销配送一次计算)的供货情况进行更新,由系统每天对每个品牌销售的城乡结构、客户分布等信息进行分析后传输给各工业企业。通过这一平台,商业企业可以参照全国的销售情况分析自己的销售工作,工业企业则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共享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工作,大大推动了工商一体化物流的建设步伐。
物流供应链管理正在成为企业管理信息化领域的新贵。在当今客户驱动的环境下,制造商必须具有面对不确定性的事件不断修改计划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企业的制造加工过程、数据模型、信息系统和通信基础设施必须无缝地连接且实时地运作,物流供应链协同计划的提出是企业最终实现敏捷供应链管理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在经济下行的趋势中,抵御不住资金链、供应链管理问题的企业业绩大幅下滑,凭借前瞻性的管理、科学性的执行纔有可能最大程度地应对和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企业资源管理计划的特点在于财务控制,在于企业内部多组织生产运营的协调和结合,但内部经营资源配置的管理却没能给企业提供周密的供应链计划,在供应链企业的运行动态跟踪上略显不足,难以对现实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运作提供支持,这正是权威机构调查研究得出的数据,通过对内部经营资源配置的管理信息化,最具代表性的是ERP,其提升收益的边际效益指数为30%,通过对外部营运供应链的管理信息化,诸如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其提升收益的边际效益指数惊人地达到了60%。例如,货物跟踪系统对于目前物流信息化无疑是一次全新的突破性尝试。专家预测,通过使用互联网等具有前瞻性的先进技术和服务,为中国企业提供全新的信息查询和跟踪服务形式,解决目前物流行业货物运输跨境后状态信息空白的问题,市场需求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RFID等物流信息技术将大放异彩。RFID被认为是物流信息化中最能够发挥价值的技术。但是几年的实践表明,物流企业是通过对物流设备、容器的监管来间接地掌握物品状态的,所以物流商只会在车辆、集装箱、托盘等设备上加装RFID芯片,而且多半是可以反复使用的。这样的市场总归是有限的,真正的大发展要寄希望于大多数物品能够加装RFID芯片,但这完全是由制造商或贸易商决定的。历史上,制造商和贸易商曾采用条形码提高管理水平,这项技术也惠及物流商。今天的规律没有变,商品识别的技术提升仍然要依靠制造商和贸易商。值得庆幸的是,金融风暴下的贸易商、制造商和物流商认识到“抱团取暖”纔是过冬之道,正在整合成供应链,共赢的机制有助于各方的合作,也有助于新技术的应用,RFID等物流信息技术将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