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对立的心合二为一
发布日期:2015-03-06浏览:2324
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在西方精神病院中,有个病人平时看上去和正常人一样,但是一看到鸡就很恐惧,老觉得自己是小米粒,怕鸡把他吃了。医生就说“先生你要转变观念,你看你有头,有手有脚,你是人,你不是米粒。你每天念100遍‘我是人,我不是小米粒’。”这人照做。过了一段时间医生问护士他怎么样,护士说:“他看到鸡还是吓得要死!”医生把病人叫过来说:“我不是告诉你,你是人,你不是米粒吗?”病人:“我知道我是人,可我怎么知道鸡也明白?”
问题:这个医生为什么没治疗好病人?如果你是医生,你怎么治疗这个病人?
再给大家讲另一个故事:
有一个精神病人,以为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他每天都撑着一把伞蹲在房间的墙角里,不吃也不喝,像一只真正的蘑菇一样。心理医生想了一个办法。有一天,心理医生也撑了一把伞,蹲坐在了病人的旁边。病人很奇怪地问:你是谁呀?医生回答:我也是一只蘑菇呀。病人点点头,继续做他的蘑菇。过了一会儿,医生站了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病人就问他: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走来走去?医生回答说:蘑菇当然也可以走来走去啦!病人觉得有道理,就也站起来走走。又过了一会儿,医生拿出一个汉堡包开始吃,病人又问:咦,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吃东西?医生理直气壮地回答:蘑菇当然也可以吃东西呀!病人觉得很对,于是也开始吃东西。几个星期以后,这个精神病人就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虽然,他还觉得自己是一只蘑菇。
第二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第一、一个人可以带着过去的创伤继续,只要他把悲伤放在心里的一个圈圈里,不要让苦痛浸染了他的整个生命,他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快乐地生活。
第二、当一个人悲伤得难以自持的时候,也许,他不需要太多的劝解和安慰,训诫和指明,他需要的,只是能有一个人在他身边蹲下来,陪他做一只蘑菇。
第一个医生的错误在于,在他的思维中“我是小米粒”价值低,“我是人”价值高,“我是小米粒”要推开,“我是人”要抓过来。形成了对立,就没有能够进入病人的思维世界中,没能真正跟病人发生共鸣,没有同理心。因此也就没有使用到病人的语言模式。
更深入的分析下去,就是我们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内心都充满了价值评判。《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这段话的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回到上面的两个案例:第一个医生认为“人”是好的,“小米粒”是不好的,用“有为”的方法对治病人,强化病人关于“我是人”的概念,病人强迫式的接受关于“人”这个概念后,但他脑子里“小米粒”的概念并没有消失,所以面对鸡的时候,他还是很恐惧。如果医生这样告诉病人:我跟你一样,都是巨大的小米粒,鸡拿我们没办法。那么,病人脑子中的概念就消失了。这就是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界,正如第二个案例中的医生一样,让自己变成能走动、能吃东西的“蘑菇”,用言传身教的方式,不加入自己的倾向,病人自然就可以带着症状而正常生活了。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心理学森田疗法也提出了:“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禅学理念。
同样,当一个人要过度控制内心的贪欲,自私等心理,会造成强迫症。美国一青年妇女一天突然心理出了问题,很惊恐地说“我要死了,我要死了!”医生问:“是怎么回事?”她告诉医生:“我想了结婚前的男朋友。” 她拼命想将其男友排除,反而会使这个念头出现,她认为自己罪太重,活不下去了。
泰国当代著名法师阿.姜查说过:“让一切事物呈现他们本来的面目,让好的东西就是好,让坏的东西就是坏”。对某些事情若不能接受,也没关系,别强迫自己接受,否则会有痛苦,这时可以想“我知道我不能接受,我允许这种不能接受的心态存在,它要存在多久都行。”
常听有人说要“战胜自我,挑战自我,把自己撕碎了重新再造一个出来”。这都违背心理学的原则。有心理训练的人,会惊诧地发现,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爱自己,但你不爱你自己,你是你最大的敌人,你恨不能用各种办法将自己撕碎了重新再造一个出来,这才是我们痛苦的原因。
泰国另一位动中禅大师—隆波通说:“在泰国森林里,有些地方有水蛭、吸血虫,会吸附到动物身上。要怎么办呢?不懂诀窍的人,硬是想将它拔出,它就愈咬得紧,跟你奋斗,弄得两败俱伤。懂得诀窍的聪明人,只要把混有烟草和石灰的水往它身上洒去,它就松口了,大家都平安无事。懂得诀窍的,就这么简单。同样的道理,当你的妄念、杂念、生气、沮丧、无聊感等占据你的内心时,你不用跟它们搏斗,你只要放松身心,一直觉知你的肢体动作,这些杂念都会消失了。这些妄念和情绪都像客人一样,有时住得久,有时去得快,不要把它们当作你自己,要快乐的迎接它们,快乐的欢送它们。不要生起排斥的心理,就像不要硬拔吸血虫一样。有时恶客临门,更要耐心地练习,不要浮躁,恶客终究还是会离去的。因为一切都无常的,无我的。“
任何思想、观念或模糊(或扰乱)的感情发生,即非将之放弃,亦不允许控制。应允许他们自起自落,自生自灭,不去引导或促之成型,当事人仅认知而已。如是久之,念想虽未被放弃,其实相(或自性空相)自然呈现。用此种方法来看阻碍菩提道上之一切,反为所用,此即所谓利用道碍以见道。